咨詢電話:400-6300-966
考試動態 考研大綱 招生簡章 報錄比 擇校擇專業 招生目錄 考研常識 考研報考 考研指南 院校排名 經驗分享 考試書目 成績查詢 考研復試 調劑信息 推免生 考研分數線 錄取通知 就業信息 在職考研 考研調劑 大專考研 考研問答
更新時間:2020-01-02 19:04:35 | 來源:中公考研
一、夯實基礎知識是前提
從近十年考研數學來看,試卷中80%的題目都是基礎題目,真正需要冥思苦想的偏題、難題只是少數。這就要求同學們結合考研輔導書和大綱,先吃透基本概念、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,只有對基本概念深入理解,對基本定理和公式牢牢記住,才能找到解題的進步口和切入點。
數學最需要強調的是基礎而不是技巧,很多同學往往不重視基礎的學習,反而只是忙著做題,想通過題海戰術取得考研數學得分。這就像是不會走路的孩子總想著直接跑步一樣,即便是投入再大的精力,當然也無法起到預期的效果。
二、注意基本概念、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的復習掌握
結合考研輔導書和大綱,先吃透基本概念、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,只有對基本概念深入理解,對基本定理和公式牢牢記住,才能找到解題的進步口和切入點。分析表明,考生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基本概念、基本定理理解不準確,基本解題方法沒有掌握。因此,首輪復習須在掌握和理解數學基本概念、基本定理、重要的數學原理、重要的數學結論等數學基本要素上下足工夫,如果不打牢這個基礎,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樓閣。
三、多思考,多做題
數學考試的所有任務就是解題,而基本概念、公式、結論等也只有在反復練習中才能真正理解和鞏固。試題千變萬化,但其知識結構卻基本相同,題型也相對固定,一般存在相應的解題規律。通過大量的訓練可以切實提高數學的解題能力,做到面對任何試題都能有條不紊地分析和計算。
在做題時,一定要自己先思考,不管做到什么程度,最起碼你思考了。只有這樣,才能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,才會具有獨立的解題能力。
學好數學需要多做題,但并不是讓同學們搞題海戰術,而是提倡精練,即反復做一些典型的題,做到一題多解,一題多變。
三、開始進行綜合試題和應用試題的訓練
數學考試中有一些應用到多個知識點的綜合性試題和應用型試題。這類試題一般比較靈活,難度相對較大。在首輪復習期間,雖然它們不是重點,但也應有目的地進行一些訓練,積累解題經驗,這也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,徹底弄清有關知識的縱向與橫向聯系,轉化為自己的東西。
四、總結歸納是關鍵
每學完一個知識點要進行總結,把知識點的精華部分提煉出來,寫在筆記本上,對不太懂的知識點以及考試常考的知識點要進行詳細的記錄,在以后復習過程中,直接看筆記本即可。對知識點的整理、總結,可幫助考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、掌握。
學數學,做題是不可少的。大家做每一道題都要認真對待,將題目從頭看一遍,分析該題考查了哪些知識,檢查自己在解題中的缺陷,找到簡便的解題方法。
對于做錯的題目要做重點標記,并抄到錯題本上,總結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出錯了,原因是什么,找到問題解決問題,才能在今后遇到同類型的題目不再犯相同的錯誤。
對于大題來說,不再考查單一知識點,而是同時考查多個不同章節的知識點,通過練習掌握這些知識點間的聯系,從而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系統化,達到融會貫通。
以上是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的“2021考研數學:基礎復習該怎么入手?”相關內容,希望 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,更多考研備考指南信息盡在中公考研數學經驗分享 頻道!
相關推薦: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【責任編輯:趙白雪】
課程系列 | 班次名稱 | 價格 | 免費試聽 |
考研政治網絡課堂 | 2021考研政治新大綱突擊班 | ¥833.00 | 免費試聽 |
考研英語網絡課堂 | 2021考研"在職人"英語一專屬班 | ¥1343.00 | 免費試聽 |
2021"在職人"英語二+數學聯報專屬VIP班 | ¥2346.00 | 免費試聽 | |
考研數學網絡課堂 | 2021考研數學五年試題精講 | ¥199.00 | 免費試聽 |
21考研"在職人"政治+數學聯報專屬VIP班 | ¥2346.00 | 免費試聽 | |
2021考研"在職人"數學專屬班 | ¥1343.00 | 免費試聽 | |
考研管綜網絡課堂 | 2021考研管綜五年試題精講 | ¥199.00 | 免費試聽 |
專業課精講班 | 2021考研國際商務新大綱進階班班 | ¥1343.00 | 免費試聽 |
2021考研計算機新大綱進階班 | ¥1580.00 | 免費試聽 | |
2021考研中醫綜合新大綱進階班 | ¥1683.00 | 免費試聽 |
面授課程
|網校課程
考研實用工具
考研題庫
報考信息
備考指導
中公考研名師指導: 擇校擇專業 跨專業報考 1V1專業解答